
金秋时节富投恒盈,广州从化区3.9万多亩丘陵坡地柑橘园进入果实膨大关键期,这一阶段的田间管理直接决定全年产量与品质。近日,广州市从化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牵头,联合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、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等,组建跨层级、多领域专家团队,深入从化柑橘种植基地开展“一对一”调研指导,以精准技术方案为种植户纾困解难,为当地柑橘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。

省市区专家深入从化柑橘种植基地开展“一对一”调研指导富投恒盈。
在江埔街锦一村广州市龙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柑橘园,600多亩砂糖桔呈现树势壮旺、挂果量大、果型均匀的良好长势,但如何维持优势、进一步提升果实糖度与口感,成为种植户的核心诉求。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宋晓兵,从化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邓彩联、高级农艺师潘建君、农艺师徐荣波结合园区土壤质地与生态环境,提出“生草法”生态管理方案。专家解释,通过种植白三叶草、紫云英、阔叶丰花草等良性杂草,既能覆盖地表减少水土流失(尤其适配丘陵地形),又能通过枯草腐烂改良土壤团粒结构、增加有机质含量;同时,杂草可吸引捕食螨、瓢虫、草蛉等天敌昆虫栖息,形成天然的生态系统,通过生态调控减少化学农药使用。此外,专家还建议在果实膨大后期增施磷钾肥(过磷酸钙+硫酸钾,或磷酸二氢钾+氨基酸水溶肥),提升果实糖度与耐储存性。
富投恒盈
省市区专家深入从化柑橘种植基地开展“一对一”调研指导。
江埔街高峰村的200多亩砂糖桔园地处山腰,虽具备光照充足的优势,但山地土壤偏砂质、保水保肥能力弱,导致果树普遍树势中等、挂果量未达预期,且出现果实大小不均、个别裂果现象。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种植业技术与种业推广部副部长曾艾兰、正高级农艺师李强等专家结合山地种植特性,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:在水分管理上,建议采用“滴灌+覆盖”模式——铺设滴灌系统确保水分均匀供应,避免大水漫灌导致裂果;地表覆盖稻壳、秸秆等有机物,减少水分蒸发,同时提升土壤保肥能力。在养分补充上,针对土壤偏瘦问题,建议分阶段施肥:果实膨大期增施高钾复合肥,促进果实发育。在病虫害防治上,重点关注螨类(红蜘蛛、锈壁虱)危害,建议选用阿维菌素、螺螨酯等药剂交替喷施,避免害螨产生抗药性,保障叶片光合作用正常进行,为果实发育提供充足养分。
此次专家“会诊”是从化区推动农技服务下沉的重要举措。接下来,从化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将建立“专家+基地+种植户”长效对接机制,围绕柑橘抽梢、开花、坐果、膨大、采果等关键生长节点,定期组织省市区专家开展现场指导、线上培训,及时解决种植户生产难题;同时联合科技企业,运用大数据监测土壤墒情、病虫害发生趋势,为种植户提供精准化、智能化种植建议,助力从化3.9万多亩柑橘园实现产量与品质双提升,推动当地柑橘产业向标准化、绿色化、品牌化方向高质量发展。
采写:南方农村报记者 王俊涛
通讯员:邓彩联
正规股票配资平台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